胯下蒲伏的成語故事

拼音kuà xià pú fú
基本解釋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漢朝韓信年少時有胯下之辱。
出處宋 秦觀《人材》:“將如韓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胯下蒲伏的典故
秦朝末年,淮陰人韓信年輕時文質彬彬,十分斯文。屠中有一個惡少見韓信軟弱可欺就糾集一幫人圍攻他,讓他求饒必須從惡少胯下鉆過,韓信見寡不敵眾就只好忍一時之氣,從惡少胯下爬過。后來他成為一個大謀略家,幫助劉邦成就大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胯下蒲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神槍手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4回:“二來見蕭王妃擊死李守義,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軍。”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旁若無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柯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楊柳依依 | |
肝膽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