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á lù xiāng féng
基本解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出處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狹路相逢的典故
古時營丘讀書人喜歡無事生非,愛與人胡亂爭辯,把無理說成有理。他來到艾子家,問艾子為什么大車與駱駝的脖子上都掛個鈴。艾子告訴他為了防止夜里他們狹路相逢,無法避讓。營丘人又列舉很多古怪的例子,艾子則諷刺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狹路相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ā罚骸芭c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td>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td>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td>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迸崴芍⒁妒勒Z》:“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td>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td> |
親上成親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td> |
前腳后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