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ú néng shēng qiǎo
基本解釋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31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連寄女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熟能生巧的典故
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咨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驕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咨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咨帶著徒弟在院子里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咨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咨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么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并不叫好。
陳堯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并沒有什么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么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么值得夸贊的。”“老頭兒,聽你這么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么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里。倒完之后,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咨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術。后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熟能生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兢兢戰戰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
化鴟為鳳 | 語出《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歸十歸一 |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紛亂如麻 |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