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的成語故事

拼音ní cháng yǔ yī
基本解釋以云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裝束美麗。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霓裳羽衣的典故
唐朝時期,唐玄宗中秋節(jié)在皇宮與方士羅公遠(yuǎn)欣賞月景,方士取出拐杖拋向天空,頓時化作巍峨華麗的廣寒宮。他們立即進(jìn)入廣寒宮,見仙女們翩翩起舞,伴著幽雅的仙樂。唐玄宗暗中記下樂曲回來后讓樂師作成《霓裳羽衣》,楊貴妃也扮仙女跳舞。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霓裳羽衣)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望風(fēng)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fēng)撲影么?’”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疑鄰盜斧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yàn)橛廾帘J囟允称涔@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前腳后腳 | |
公才公望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有目共睹 |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