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樂融融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 lè róng róng
基本解釋其:代詞,其中的;融融:和樂的樣子。形容十分歡樂、和睦。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其樂融融的典故
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兒子鄭莊公賞賜食物給潁谷護衛長官潁考叔,潁考叔把食物留給他母親吃,莊公十分感動,因為他與母親姜氏有不到黃泉不相見的誓言,潁考叔幫他出主意要他們挖地道,在地道內有泉水的地方相見,莊公感慨地說其樂融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其樂融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中正無私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經史子集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鴻鵠將至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