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的成語故事

拼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基本解釋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xì)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處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暫未找到成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積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淡,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
以文亂法 |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驚心動(dòng)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yuǎn),驚心動(dòng)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xùn)》:“善者之動(dòng)也,神出而鬼行。” |
拋磚引玉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shí)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gè)墜子。’”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gè)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shí)節(jié)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