鰥寡孤獨的成語故事

拼音guān guǎ gū dú
基本解釋鰥:年老無妻;寡:年老無夫;孤:年幼喪父;獨:年老無子。失去配偶或老年喪子;幼年喪父的人。也泛指無勞動力又無親人贍養的人。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鰥寡孤獨的典故
戰國時期,有人勸齊宣王毀掉周天子巡狩朝見諸侯的明堂,他征詢孟子的意見,孟子認為如果要實行王政就不能毀,因為周文王當年靠施行王政才統一天下,他除給予當官的優惠外,也對鰥夫、寡婦、獨夫、孤兒這種無助的人特殊照顧,齊宣王認為言之有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鰥寡孤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不茍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
風流人物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余波未平 |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同室操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鄭玄傳》:“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
有權有勢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從來有權有勢的,多不得善終,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