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途說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基本解釋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道聽途說的典故
一天,毛空告訴艾子:“一只鴨子一次生了一百個蛋。”艾子不相信。毛空又說:“是兩只鴨子生的。”艾子還是不相信。毛空又說是三只鴨子生的,艾子也不相信……這樣,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鴨子,艾子就是不信。過了一會兒,毛空又告訴艾子:“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三十丈長、二十丈寬的肉。”艾子也不信,毛空又縮短到二十丈長、十丈寬,艾子依然不信。艾子問毛空:“你剛才說的鴨子是誰家的?肉掉到什么地方?”毛空說:“我說的話都是在路上聽別人講的。”于是,艾子對他的學生們講道:“你們可不要像毛空那樣道聽途說!”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道聽途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圓顱方趾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使心用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回:“至于貪淫縱欲,使心用腹,污穢人家女眷,沒有一個減等奪祿,或是妻子見報,陰中再不饒過。”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脫妻子于危難,先生異人乎?”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斷斷續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