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的成語故事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基本解釋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讀書人。指秦始皇焚燒《詩經》、《書經》等古代典籍;坑殺一批儒生。后泛指對文化和知識分子的摧殘。
出處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焚書坑儒的典故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陽宮擺席慶賀打敗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員全出席了。有七十個在學術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參加了這次宴會。在宴會上博士的領袖周青臣舉杯頌揚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聽了周青臣的頌揚,連連夸獎周青臣道:“說得好!說得好!”
可是這番頌揚卻觸怒了另一些滿腦子舊思想的博士們,有一個叫淳于越的博士,他聽周青臣說分封制不好,郡縣制好,心里十分難過。便急忙對秦始皇說:“陛下!我聽別人說,殷周兩代的國王傳了一千多年,他們分封子弟功臣做諸侯,那個制度本來就很好。”
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聽了心里很是厭煩。他叫大家再議論議論,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還是郡縣制好。這時已經任丞相的李斯反對淳于越的謬論,并建議;史官所藏的書籍,凡屬不是秦國的歷史,全都拿來燒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詩經》、《尚書》,而是私家收藏的一類書籍,一律焚燒掉,杜絕混亂思想的根源。
于是秦始皇下令焚書。其具體辦法是:除了那些講醫藥、占卜、種樹一類的書以外凡不是秦國史官所記的歷史書,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間所藏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在命令下達三十天之內,都要繳到地方官那里去燒掉。
秦始皇下令焚書,使得許多讀書人非常反感,不僅那些有舊思想的人反對他的暴行,連一些在朝廷里享受著高官厚祿的博士,也在暗地里議論。秦始皇聽說讀書人在背后說他的壞話,有的還逃走了,十分生氣,決定狠狠懲治他們。于是下令查辦那些在背后誹謗他的讀書人。也不詳細審問,查證核實,就叫人在咸陽城外挖了個大坑,把他們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目的是想統一思想,壓制那些反對中央集權制的思想和言論,但他的做法太過分了,太殘暴了。焚書,既毀滅了秦以前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財富;坑儒,又殺害了許多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秦始皇是一個完成偉大統一事業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對人民實行殘暴統治的皇帝。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焚書坑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