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
基本解釋智:智謀,指巧詐,詭辯。巧詐足夠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言辭足夠掩飾自己的過失。
出處漢·劉向《說苑·臣術(shù)》:“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nèi)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
暫未找到成語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痛痛快快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一回:“依我看來,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來到此地,索興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dāng)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習(xí)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xué)行》:“習(xí)乎習(xí),以習(xí)非之勝是,況習(xí)是之勝非乎?”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嚴(yán)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yán)刑峻法。” |
患難與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