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不煩的成語故事

拼音yào yán bù fá
基本解釋要:簡要;煩:煩瑣。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一點不羅嗦。
出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可謂要言不煩也。”
要言不煩的典故
三國時期魏國少府丞管輅精通天文地理及《易經》和占卜術,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到家中作客,朋友鄧先生請管輅談談《易經》中的義理。管輅要言不煩地回答他的問題,并為他們占了一卦,均為兇兆。果然十天后,他們倆被司馬懿殺害。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要言不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
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挖空心思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千絲萬縷 | 宋 辛棄疾《蝶戀花》:“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文山會海 | 《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關干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后,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
不置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