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傷人的成語故事

拼音àn jiàn shāng rén
基本解釋暗中射箭殺傷別人。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但是殺下馬的,各自抬回本陣,不許暗箭傷人,亦不許搶擄尸首?!?/p>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這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一年》里有記載。那年夏天,五月里,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一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一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斗,終于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鄭國的版圖。 象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不過,作為成語卻并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
暗箭傷人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暗箭傷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博通經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不應聘,名重關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絕長續短 | 《戰國策 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td>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td>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td>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td>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td> |
繩鋸木斷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珠宮貝闕 | 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td>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