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n shēng duó rén
基本解釋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先聲奪人的典故
宋國的司馬華費逐,有三個兒子:華驅、華多僚和華登。
華多僚得國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經常在元公面前說兩個弟兄的壞活。華登被迫逃亡到國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誣陷華驅,說他打算接納逃亡的人。宋元公經不住華多僚的一再挑撥,便派人通知華費逐,叫他驅逐華驅。華費逐知道這件事是華多僚干的,恨不得殺了他,但又只得執行元公的命令,準備叫華驅去打獵,然后打發他走。華驅了解到這是華多僚干的壞事,本想殺了他,但又伯父親傷心,決定逃亡。臨行時,華驅打算與父親告別。不料,在朝廷上遇見了華多僚。他一時性起,就與侍從殺死了華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國。
元公請齊國的烏枝鳴幫助守衛城池。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華登帶領了吳國的一支軍隊,前來支持華驅攻打宋國。眼看華登的隊伍快要來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對烏枝鳴說:“兵書《軍志》上有這樣的話:先向敵人進攻可以摧毀敵人的土氣;后向敵人進攻要等待他們士氣衰竭。何不乘華登的軍隊很疲勞和還沒有安定而進攻?如果敵人已經來到而且穩住,他們的人就多了,到那時我們就后悔不及了。”烏枝鳴聽從了濮的建議。
結果,宋國和齊國的聯軍擊敗了吳軍,俘虜了兩個將領。但是,華登率領余部又擊敗了宋軍。宋元公想逃,淄攔住他說:“我是小人,可以為君王戰死,但不能護送你逃跑。請君王等待一下。”淄說完這話,一面巡行,一面向軍士們喊道:“是國君的戰士,就揮舞旗幟:”軍士們按照他的話揮舞旗幟。宋元公也壯著膽下城巡視,對軍士們說:“國家敗亡,國君死去,這是大家的恥辱,不僅是我一個人的罪過,大家拼死打吧!”烏枝鳴命軍士們用劍與叛軍拼博。齊軍和宋軍一起攻打華登,華登支持不住,節節敗退。淄沖到前面刺死華登,將他的頭砍下、裹在戰袍里,一邊奔跑一邊喊道:“我殺了華登了!我殺了華登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先聲奪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斷斷續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 |
屈指一算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匆匆過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百戰百勝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心直口快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哥哥是好人。”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