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為役的成語故事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基本解釋役:役使。簡直連供給他們役使都不配。自謙才干遠不能和別人相比。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擞谙却蠓?,無能為役?!?/p>
春秋時期,有一年齊項公派兵攻打魯國,包圍了魯國北部邊垂的小城龍地。齊頃公有一位寵信的將領,名叫盧蒲就魁(kuí),想爭奪戰功,就首先去攻擊龍地的城門,但龍地的守兵很英勇,經過一番廝殺(sī shā),把他抓住了。齊頃公非常著急,趕忙派人送信說:“你們別殺死盧蒲就魁,我答應不進入龍地,愿意與你們講和?!笨墒驱埖氐膶⑹總儾宦?,將盧蒲就魁殺死,并且把尸首擺在城墻上,讓城外的齊軍觀看。為此齊頃公十分氣憤,他親自擊鼓督戰,齊軍拼死作戰,爬上城墻,只用三天時間就攻入龍地,接著又占領了巢丘。衛國同魯國比較友好,衛侯眼見魯國遭到侵犯,就派孫良夫、石稷(jì)等領兵前去援救。衛軍在路上與齊軍相遇。石稷看到齊軍很強大,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孫良夫不同意。衛軍與齊軍交戰不久,便敗下陣來。石稷憂慮地說:“再打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如果損失了軍隊,回去無法向國君報告。請孫先生先帶軍隊撤退,您是衛國的卿土,一旦有所損傷,是我們衛國的恥辱,我先抵抗一陣。”孫良夫撤退了,齊軍卻咬住不放,幸而新筑人仲叔于奚(xī)阻止了齊軍,救出了孫良夫,使他免于遭災。 孫良夫得救后,不肯罷休。他跑到晉國去請求救兵。正巧魯國也派大夫臧孫許來求救晉侯。當時晉國的中軍統帥是克,他掌握著晉的朝政??吮緛砭团c齊頃公有怨仇,他向晉景公請求率兵去援救魯國和衛國。晉景公同意,說:“就用700輛戰車的兵力吧!”可是,克嫌戰車數量太少,請求晉侯再多派一些。他對晉景公說:“700輛戰車,這是從前晉文公時候‘城濮(pú)之戰’的戰車數目。那是因為有晉文公那樣的英明國君,還有像先軫(zhěn )、狐偃(hú yǎn)那樣機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勝利??晌夷??與他們相比能力遠不如他們,我就是做他們的仆役恐怕還不夠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戰車!”晉景公答應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輛戰車給他,讓克率領中軍,土燮(xiè)輔佐上軍,欒(luán)書指揮下軍,韓厥(jué)為司馬,浩浩蕩蕩地向齊國開去。戰斗中,晉國獲勝,齊國拿出許多寶物給晉國,并讓出大塊土地給魯國。晉齊雙方在愛姜結了盟。
無能為役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無能為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內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td>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td>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td>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td> |
前腳后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