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求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出處《梁書·顧協傳》:“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爰發明詔,各舉所知。”
例子《周書·樂運傳》:“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猶恐萬機不理,天下擁滯。”
基礎信息
拼音wèi míng qiú yī
注音ㄨㄟˋ ㄇ一ㄥˊ ㄑ一ㄡˊ 一
繁體未明裘衣
感情未明求衣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起早貪黑、宵衣旰食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好說歹說(意思解釋)
- 任人唯親(意思解釋)
- 甕中之鱉(意思解釋)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釋)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釋)
- 陳言務去(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釋)
- 三長兩短(意思解釋)
- 不翼而飛(意思解釋)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意思解釋)
- 語短情長(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拔苗助長(意思解釋)
- 氣吞牛斗(意思解釋)
- 戰天斗地(意思解釋)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意思解釋)
- 事與愿違(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雅俗共賞(意思解釋)
- 半新不舊(意思解釋)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釋)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意思解釋)
- 昏聵無能(意思解釋)
- 家常便飯(意思解釋)
- 土生土長(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湖海飄零(意思解釋)
※ 未明求衣的意思解釋、未明求衣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反手可得 | 反:翻轉。翻轉手掌學可得到。形容極其易得。 |
強取豪奪 | 憑強力或權勢奪取。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
疑鄰盜斧 |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安于現狀 |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
仁義道德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扶搖直上 |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十惡不赦 | 十惡: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升官發財 | 謂提升了官職,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進進出出 | 走進走出,穿進穿出。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