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揚行舉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根據(jù)德行和名聲來選擇人才。
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
基礎信息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注音一ㄢˊ 一ㄤˊ ㄒ一ㄥˊ ㄐㄨˇ
繁體言揚行舉
感情言揚行舉是中性詞。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根據(jù)德行和名聲來選擇人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離世遁上(意思解釋)
- 束手無策(意思解釋)
- 不辱使命(意思解釋)
- 暈頭轉向(意思解釋)
- 盲人說象(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窮鄉(xiāng)僻壤(意思解釋)
- 肝膽過人(意思解釋)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釋)
- 穢德垢行(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jié)(意思解釋)
- 超然絕俗(意思解釋)
- 愛毛反裘(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鷸蚌相爭(意思解釋)
- 陰陽怪氣(意思解釋)
- 舉目無親(意思解釋)
- 止戈興仁(意思解釋)
- 東道主(意思解釋)
- 亂作一團(意思解釋)
- 過五關斬六將(意思解釋)
- 步步深入(意思解釋)
※ 言揚行舉的意思解釋、言揚行舉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亦復如是 | 復:又,再。也是這樣。 |
鷗鳥不下 | 鷗鳥不愿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范。 |
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也比喻醫(yī)術高明。 |
鼠憑社貴 |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欺人。 |
鑿壁借光 | 鑿:挖。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兵無常勢 | 兵:戰(zhàn)爭;常:常規(guī)、不變;勢:形勢。指用兵作戰(zhàn)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指根據(jù)敵情采取靈活對策。 |
叫化子 | 乞丐。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fā)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光前啟后 | 猶“光前裕后”。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擔。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tài)失常,失去自制。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fā)展的趨向。 |
首尾兩端 |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經(jīng)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yōu)槌上x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fā)覺。 |
十八層地獄 |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死后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
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
掛冠歸去 | 冠:帽子,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掛起來。比喻辭官回家。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奇技淫巧 |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
雙管齊下 | 管:筆;齊:同時。雙手執(zhí)筆同時作畫。比喻為達到某個目的同時采取兩種措施或同時做兩件事情。 |
泣不成聲 |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fā)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
讀書三到 |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