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潛山觀
登潛山觀。唐代。竇參。 山勢欲相抱,一條微徑盤。攀蘿歇復行,始得凌仙壇。聞道葛夫子,此中煉還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靈草空自綠,馀霞誰共餐。至今步虛處,猶有孤飛鸞。幽幽古殿門,下壓浮云端。萬丈水聲落,四時松色寒。既入無何鄉(xiāng),轉(zhuǎn)嫌人事難。終當遠塵俗,高臥從所安。
[唐代]:竇參
山勢欲相抱,一條微徑盤。攀蘿歇復行,始得凌仙壇。
聞道葛夫子,此中煉還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
靈草空自綠,馀霞誰共餐。至今步虛處,猶有孤飛鸞。
幽幽古殿門,下壓浮云端。萬丈水聲落,四時松色寒。
既入無何鄉(xiāng),轉(zhuǎn)嫌人事難。終當遠塵俗,高臥從所安。
山勢欲相抱,一條微徑盤。攀蘿歇複行,始得淩仙壇。
聞道葛夫子,此中煉還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
靈草空自綠,馀霞誰共餐。至今步虛處,猶有孤飛鸞。
幽幽古殿門,下壓浮雲(yún)端。萬丈水聲落,四時松色寒。
既入無何鄉(xiāng),轉(zhuǎn)嫌人事難。終當遠塵俗,高臥從所安。
唐代·竇參的簡介
竇參(733~792年),字時中,中唐大臣。平陵(今陜西咸陽市秦都區(qū)西北)人。工部尚書竇誕之玄孫。以門蔭累官御史中丞。參習法令,通政術(shù),“為人矜嚴悻直,果于斷”。唐德宗時以為宰相,“陰狡而愎,恃權(quán)而貪”,因故貶至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宣武節(jié)度使劉士寧送給竇參絹五十匹,湖南觀察使李巽上疏檢舉他“交通藩鎮(zhèn)”。德宗怒欲殺之。陸贄替竇參說情,才未被殺,貶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別駕(總秘書長),隔年,再貶驩州(現(xiàn)越南榮市)司馬。不久賜死。全部家產(chǎn)、奴仆送至長安,連頭上戴的發(fā)簪也充公。
...〔
? 竇參的詩(3篇) 〕
宋代:
張憲
三月西山道,春風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三月西山道,春風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明代:
張淮
紅玉肌容艷有神,九天飛下一仙真。垂頭雨后猶傾國,點額風前欲喚人。
龍腦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錦埃塵。春光得我方能麗,笑殺凡花號麗春。
紅玉肌容豔有神,九天飛下一仙真。垂頭雨後猶傾國,點額風前欲喚人。
龍腦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錦埃塵。春光得我方能麗,笑殺凡花號麗春。
宋代:
孔平仲
臲卼扁舟抱寒水,逍遙野客坐孤蓬。一天星月清吟外,萬里江山極望中。
遁跡未能離草莽,機心唯欲破羌戎。此心未遂難為語,負劍長吁氣滿空。
臲卼扁舟抱寒水,逍遙野客坐孤蓬。一天星月清吟外,萬裡江山極望中。
遁跡未能離草莽,機心唯欲破羌戎。此心未遂難為語,負劍長籲氣滿空。
清代:
陳寶琛
有子端應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
有子端應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
宋代:
李廌
筑巖胥靡繼甘盤,此道寥寥不復存。
古廟秋風塵黯黯,故陵煙樹月昏昏。
築巖胥靡繼甘盤,此道寥寥不複存。
古廟秋風塵黯黯,故陵煙樹月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