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鯨引
華鯨引。元代。鮮于樞。 石上桐孫美如玉,化作長鯨喚僧粥。香嚴一擊六根開,剝落皮毛換凡骨。中郎卻顧中散驚,初非爨下鳴不平。批鱗拔角就繩墨,龍門綠綺瘖無聲。昔聞北溟魚,化作天池鵬。今見橫海姿,解作威鳳鳴。薾然敗棺材,蠢爾牛闌撐。龍騰虎變固有待,不遇賞音徒爾靈。君不見飯牛自賣亦何者,逢時自致千秋名。
[元代]:鮮于樞
石上桐孫美如玉,化作長鯨喚僧粥。香嚴一擊六根開,剝落皮毛換凡骨。
中郎卻顧中散驚,初非爨下鳴不平。批鱗拔角就繩墨,龍門綠綺瘖無聲。
昔聞北溟魚,化作天池鵬。今見橫海姿,解作威鳳鳴。
薾然敗棺材,蠢爾牛闌撐。龍騰虎變固有待,不遇賞音徒爾靈。
君不見飯牛自賣亦何者,逢時自致千秋名。
石上桐孫美如玉,化作長鯨喚僧粥。香嚴一擊六根開,剝落皮毛換凡骨。
中郎卻顧中散驚,初非爨下鳴不平。批鱗拔角就繩墨,龍門綠綺瘖無聲。
昔聞北溟魚,化作天池鵬。今見橫海姿,解作威鳳鳴。
薾然敗棺材,蠢爾牛闌撐。龍騰虎變固有待,不遇賞音徒爾靈。
君不見飯牛自賣亦何者,逢時自緻千秋名。
唐代·鮮于樞的簡介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后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后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當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
...〔
? 鮮于樞的詩(51篇) 〕
清代:
李周南
暢好晴光感不勝,遠游客等在家僧。生憎白發頻窺鏡,盼到黃昏早試鐙。
久坐茶香濃似酒,苦吟詩瘦冷于冰。春來何事關情甚,兩度松楸掃未曾。
暢好晴光感不勝,遠遊客等在家僧。生憎白發頻窺鏡,盼到黃昏早試鐙。
久坐茶香濃似酒,苦吟詩瘦冷于冰。春來何事關情甚,兩度松楸掃未曾。
清代:
項鴻祚
夢斷霓裳闋,是天風、忽然吹下,廣寒宮闕。銀浦流云三萬頃,誤了兩番游歷。
問靈藥、偷來何益?青女素娥齊掩泣,痛文簫、不上神仙籍。
夢斷霓裳闋,是天風、忽然吹下,廣寒宮闕。銀浦流雲三萬頃,誤了兩番遊曆。
問靈藥、偷來何益?青女素娥齊掩泣,痛文簫、不上神仙籍。
唐代:
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遊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複何顔。
唐代:
王維
君心尚棲隱,久欲傍歸路。在朝每為言,解印果成趣。
晨雞鳴鄰里,群動從所務。農夫行餉田,閨妾起縫素。
君心尚棲隱,久欲傍歸路。在朝每為言,解印果成趣。
晨雞鳴鄰裡,群動從所務。農夫行餉田,閨妾起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