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的成語故事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基本解釋鞭:馬鞭子;莫:不;及:夠得上。馬鞭雖長;但打不到馬肚子上。原意是說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為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達不到。
出處清 昭槤《嘯亭續錄 魏柏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鞭長莫及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申舟訪問齊國,途中必經宋國。按理來說,經過宋國應事先通知宋國,然而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不把宋國放在眼里,就沒通知宋國。
宋國國君知道了后,十分氣憤,將申舟扣留下來。大臣華元對國君說:“楚國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國當作已亡,領土已歸屬于他。我們必須維護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要發兵進攻,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敗,也不服屈辱!”
宋國國君聽了后,處死了申舟,并隨時迎接楚國的進攻。
楚莊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進攻宋國,并將宋國都城睢陽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好幾個月,楚國也未能取勝。
第二年春,宋國派大夫樂嬰向晉國求助。晉景公準備出兵為宋國平反時,大夫伯宗勸道:“‘雖鞭長,不及馬腹(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的肚子)’,我們又怎能管得了楚國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鞭長莫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隨行就市 |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新仇舊恨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百川歸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而皆務于治。”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躡手躡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
撈一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共古長。”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