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惺的詩 >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清代。李惺。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干干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或數十丈十余丈,迭上迭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攝杖徐行復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清代]:李惺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干干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
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
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
或數十丈十余丈,迭上迭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
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
攝杖徐行復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
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幹幹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
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
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
或數十丈十餘丈,疊上疊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裡,上下總在山之間。
往時飛步淩孱顔,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
攝杖徐行複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
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唐代·李惺的簡介
(1787—1864)清四川墊江人,字伯子,號西漚。嘉慶二十二年進士。授檢討,屢遷國子監司業、左春坊左贊善。道光十二年丁父喪歸,遂不再仕。主講眉、瀘、劍、潼諸州及錦江書院三十余年。工詩古文,清空高澹。有《西漚全集》。
...〔
? 李惺的詩(15篇) 〕
明代:
薛瑄
行臺北面是蒼山,古柏風生分外寒。又值元宵春一度,謾燒紅燭伴清歡。
行臺北面是蒼山,古柏風生分外寒。又值元宵春一度,謾燒紅燭伴清歡。
:
釋德洪
此翁胸次足江山,萬象難逃筆端妙。君看壁間耐凍枝,煙雨楂芽出談笑。
想當卻立盤礴時,醉魂但覺千巖曉。恨翁樹間不畫我,擁衲扶筇送飛鳥。
此翁胸次足江山,萬象難逃筆端妙。君看壁間耐凍枝,煙雨楂芽出談笑。
想當卻立盤礴時,醉魂但覺千巖曉。恨翁樹間不畫我,擁衲扶筇送飛鳥。
唐代:
韓熙載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舉目無相識。
金風吹我寒,秋月為誰白。不如歸去來,江南有人憶。
未到故鄉時,將為故鄉好。及至親得歸,爭如身不到。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遊,舉目無相識。
金風吹我寒,秋月為誰白。不如歸去來,江南有人憶。
未到故鄉時,將為故鄉好。及至親得歸,爭如身不到。
清代:
樊增祥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
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
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
元代:
善住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
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后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
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後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宋代:
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意屬秋多。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意屬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