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達磨渡蘆圖
題達磨渡蘆圖。宋代。林希逸。 白頭浪中碧眼胡,赤腳笑踏雁銜蘆。太平寺主不知我,觀音后身誰誑渠。是身如幻本來空,偶然游戲非神通。當年涉海向震旦,扁舟本與商胡同。君不見壺丘弟子御風飛,猶有所待周笑之。又不見橫拋錫杖渡水僧,回瞻黃檗稱大乘。此胡法器更奇在,何曾以此為圣解。蕭郎不悟義不留,卻要時人略驚怪。異時埋骨寄熊耳,萬里西歸提只履。忽從蔥嶺遇宋云,雅意依然今日是。此圖誰筆面如活,客來卻詠凌波襪。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宋代]:林希逸
白頭浪中碧眼胡,赤腳笑踏雁銜蘆。太平寺主不知我,觀音后身誰誑渠。
是身如幻本來空,偶然游戲非神通。當年涉海向震旦,扁舟本與商胡同。
君不見壺丘弟子御風飛,猶有所待周笑之。又不見橫拋錫杖渡水僧,回瞻黃檗稱大乘。
此胡法器更奇在,何曾以此為圣解。蕭郎不悟義不留,卻要時人略驚怪。
異時埋骨寄熊耳,萬里西歸提只履。忽從蔥嶺遇宋云,雅意依然今日是。
此圖誰筆面如活,客來卻詠凌波襪。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白頭浪中碧眼胡,赤腳笑踏雁銜蘆。太平寺主不知我,觀音後身誰誑渠。
是身如幻本來空,偶然遊戲非神通。當年涉海向震旦,扁舟本與商胡同。
君不見壺丘弟子禦風飛,猶有所待周笑之。又不見橫拋錫杖渡水僧,回瞻黃檗稱大乘。
此胡法器更奇在,何曾以此為聖解。蕭郎不悟義不留,卻要時人略驚怪。
異時埋骨寄熊耳,萬裡西歸提隻履。忽從蔥嶺遇宋雲(yún),雅意依然今日是。
此圖誰筆面如活,客來卻詠淩波襪。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唐代·林希逸的簡介
福州福清人,字肅翁,號竹溪、庸齋。理宗端平二年進士。善畫能書,工詩。淳祐中,為秘書省正字。景定中,遷司農(nóng)少卿。官終中書舍人。有《易講》、《考工記解》、《竹溪稿》、《鬳齋續(xù)集》等。
...〔
? 林希逸的詩(507篇) 〕
明代:
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guān),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楊林今日是昭關(guān),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宋代:
戴炳
君子如真金,真金剛不改。小人如浮云,瞬目多變態(tài)。
隨世良獨難,殉道乃無悔。近日崔菊坡,堅臥辭鼎鼐。
君子如真金,真金剛不改。小人如浮雲(yún),瞬目多變態(tài)。
隨世良獨難,殉道乃無悔。近日崔菊坡,堅臥辭鼎鼐。
唐代:
杜甫
九農(nóng)成德業(yè),百祀發(fā)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九農(nóng)成德業(yè),百祀發(fā)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
熊盛元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死竟安歸?
梅猶未坼知春遠,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閑檢遂初衣。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死竟安歸?
梅猶未坼知春遠,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閑檢遂初衣。
:
蒲庵禪師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
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
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
明代:
釋函是
階砌葉初上,云山路轉(zhuǎn)賒。掃門殘影亂,千里望貧家。
階砌葉初上,雲(yún)山路轉(zhuǎn)賒。掃門殘影亂,千裡望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