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詩 七
百一詩 七。兩漢。應璩。 古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余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辭。室內嫗貌丑。中叟前置辭。量腹節所受。下叟前致辭。夜臥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
[兩漢]:應璩
古有行道人。
陌上見三叟。
年各百余歲。
相與鋤禾莠。
住車問三叟。
何以得此壽。
上叟前致辭。
室內嫗貌丑。
中叟前置辭。
量腹節所受。
下叟前致辭。
夜臥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
所以能長久。
古有行道人。
陌上見三叟。
年各百餘歲。
相與鋤禾莠。
住車問三叟。
何以得此壽。
上叟前緻辭。
室內嫗貌醜。
中叟前置辭。
量腹節所受。
下叟前緻辭。
夜臥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
所以能長久。
唐代·應璩的簡介
(191—252)三國魏汝南人,字休璉。應場弟。博學,以文章顯,善為書記。魏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齊王曹芳立,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曹爽執政,多違法度,璩以詩諷之,多切時要。復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詩》數篇,有輯本《應休璉集》。
...〔
? 應璩的詩(93篇) 〕
唐代:
皇甫冉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
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北固多陳跡,東山複盛遊。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
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宋代:
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遊。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
元代:
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