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山居二首
秋夜山居二首。唐代。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千年獨鶴兩三聲,飛下巖前一枝柏。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代]: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獨鶴兩三聲,飛下巖前一枝柏。
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獨鶴兩三聲,飛下巖前一枝柏。
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譯文
隱居在山野想著那些餐霞的人,夜晚越來越長,冷月下露珠兒正在下滴。
這地方千年來只有孤獨的老鶴啼叫過三兩聲,一棵松柏從巖石上飛斜下來。
大雁的聲音漸響漸遠人聲也隨著消失,是哪家的紡織機織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樣的綢緞。
我這山野之人一醉醒來之時,百尺高的老松樹正銜著半輪明月。
注釋
幽居:隱居
絕:停止,罷了,稀少。
素:白色
機:紡織機。
野客:村野之人。多借指隱逸者。
銜:用嘴含,用嘴叼。
本詩是唐代詩人施肩吾所寫的七言詩。在詩中運用了“幽居”、“月寒”、“珠露”等詞渲染了居住地點的氣氛。用“千年獨鶴兩三聲”、“去雁聲遙人語絕”等句子說明孤寂和幽靜。而“誰家素機織新雪”是妙筆,寫景狀物意境深遠。
唐代·施肩吾的簡介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
? 施肩吾的詩(201篇) 〕
明代:
劉基
晚云凝,晚煙橫,煙草茫茫云樹平。杜鵑聲,不堪聽,別淚暗傾,良宵空月明。
冰蠶絲斷瑯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短長亭,幾千程。
晚雲凝,晚煙橫,煙草茫茫雲樹平。杜鵑聲,不堪聽,別淚暗傾,良宵空月明。
冰蠶絲斷瑯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短長亭,幾千程。
唐代:
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
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裡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
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
聶紺弩
少女玩過又賜死,居然多情圣天子。長生殿同長恨歌,不及華清一勺水。
華清池水今尚溫,書已封建鬼道理。我見華清感更深,中有馬嵬陳玄禮。
少女玩過又賜死,居然多情聖天子。長生殿同長恨歌,不及華清一勺水。
華清池水今尚溫,書已封建鬼道理。我見華清感更深,中有馬嵬陳玄禮。
唐代:
王建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
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
可憐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牆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
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
可憐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明代:
盧龍云
文武聲華并起予,翩翩麗藻照茅居。不緣凈土能持法,那得叢林見異書。
文武聲華并起予,翩翩麗藻照茅居。不緣淨土能持法,那得叢林見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