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貍渡道中
清明日貍渡道中。宋代。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宋代]:范成大
譯文
淚水沾滿綸巾,連綿不斷。散亂的頭發,帽子也被風吹斜了。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臥在水面上。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后,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注釋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戶參軍。此詩當作于赴任途中。聯系詩集中前后詩篇分析,“貍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帶。
披披:散亂的樣子。側帽:帽子被風吹歪。
石馬:墳前接道兩旁之石獸。
紙鳶(yuan):鷹形風箏。
墦(fan):墳墓。
清明日貍渡道中創作背景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戶參軍,赴任途中時值清明,山行道中兩旁的所見所聞令世人有感而發。
詩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見景象,一路敘來。山風、細雨,花燃,柳臥,唯獨不見一個人影,在這樣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顯得頗有活力,但這只是一種藝術的對照。后四句寫墳地上掃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馬、紙鳶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作伴。而令人憎惡的烏鴉之類則活躍起來,上下翻飛,四處覓食,暗示出長眠地下的死者亡靈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離鄉遠行途中,心頭泛起的一種悵惘、失落之感。
唐代·范成大的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 范成大的詩(1993篇) 〕
明代:
唐順之
禪宮舊枕清湖曲,與客尋幽試共登。獨樹春深初著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臺荒曾與施烏食,城化徒聞駐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長似為然燈。
禪宮舊枕清湖曲,與客尋幽試共登。獨樹春深初著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臺荒曾與施烏食,城化徒聞駐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長似為然燈。
:
盧青山
躑躅初春季。悵情懷、中年漸到,二毛潛起。看取髭髯如古柏,忍對青山嫵媚。
更忍向、花前共倚。小女春邊一枝玉,顫盈盈、偏近酸眸底。
躑躅初春季。悵情懷、中年漸到,二毛潛起。看取髭髯如古柏,忍對青山嫵媚。
更忍向、花前共倚。小女春邊一枝玉,顫盈盈、偏近酸眸底。
明代:
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元代:
馮子振
逃吳辭楚無家住。解寶劍贈津父。十年間隸越鞭荊,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組練三千,白馬素車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煙光紫處。
逃吳辭楚無家住。解寶劍贈津父。十年間隸越鞭荊,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組練三千,白馬素車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煙光紫處。
宋代:
白玉蟾
寂寂秋煙鎖碧灣,往年此地有禪關。
不神移入龍宮去,一夜風雷吼萬山。
寂寂秋煙鎖碧灣,往年此地有禪關。
不神移入龍宮去,一夜風雷吼萬山。
:
弘歷
浴佛傳佳節,清和景尚妍。每因逢此日,不禁憶當年。
兒女花真幻,昔今時久遷。齊云遙在望,愧我未忘緣。
浴佛傳佳節,清和景尚妍。每因逢此日,不禁憶當年。
兒女花真幻,昔今時久遷。齊雲遙在望,愧我未忘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