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公見和又答四首 其四
群公見和又答四首 其四。清代。劉鶚。 歸來乎,我生今踰四十秋,始悔識字求封侯。少年意氣極驕偃,謂當平步金變殿。那知命舛百事難,繭生兩足沙漫漫。有時或墮荊棘間,努力自奮終強顏。歸來乎,君不見功成一將萬骨枯,髑髏之血猶模糊。弓藏鳥盡殺韓信,幾敗公事罵豎儒。笑揮珊瑚示侈靡,豈意奴輩便吾珠?誅夷封籍可勝道,北風吹山山欲倒。平泉木石又誰家,金谷樓臺半芳草。歸來乎,故家猿鶴遮我留,布袍暖勝貂鼠裘。巾車乘興尋絕壑,展席隨意臨長流。周旋世事但鲇頭,高節每慕晉宋儔。歸來乎,及早歸。生涯雖薄今尚存,堯舜不必吾儕論。攜書穩讀牛背日,領鶴閒種芝田云。作勞暮歸正當酉,擊缶嗚嗚呼斗酒。
[清代]:劉鶚
歸來乎,我生今踰四十秋,始悔識字求封侯。少年意氣極驕偃,謂當平步金變殿。
那知命舛百事難,繭生兩足沙漫漫。有時或墮荊棘間,努力自奮終強顏。
歸來乎,君不見功成一將萬骨枯,髑髏之血猶模糊。
弓藏鳥盡殺韓信,幾敗公事罵豎儒。笑揮珊瑚示侈靡,豈意奴輩便吾珠?
誅夷封籍可勝道,北風吹山山欲倒。平泉木石又誰家,金谷樓臺半芳草。
歸來乎,故家猿鶴遮我留,布袍暖勝貂鼠裘。巾車乘興尋絕壑,展席隨意臨長流。
周旋世事但鲇頭,高節每慕晉宋儔。歸來乎,及早歸。
生涯雖薄今尚存,堯舜不必吾儕論。攜書穩讀牛背日,領鶴閒種芝田云。
作勞暮歸正當酉,擊缶嗚嗚呼斗酒。
歸來乎,我生今踰四十秋,始悔識字求封侯。少年意氣極驕偃,謂當平步金變殿。
那知命舛百事難,繭生兩足沙漫漫。有時或墮荊棘間,努力自奮終強顔。
歸來乎,君不見功成一將萬骨枯,髑髏之血猶模糊。
弓藏鳥盡殺韓信,幾敗公事罵豎儒。笑揮珊瑚示侈靡,豈意奴輩便吾珠?
誅夷封籍可勝道,北風吹山山欲倒。平泉木石又誰家,金谷樓臺半芳草。
歸來乎,故家猿鶴遮我留,布袍暖勝貂鼠裘。巾車乘興尋絕壑,展席隨意臨長流。
周旋世事但鲇頭,高節每慕晉宋儔。歸來乎,及早歸。
生涯雖薄今尚存,堯舜不必吾儕論。攜書穩讀牛背日,領鶴閒種芝田雲。
作勞暮歸正當酉,擊缶嗚嗚呼鬥酒。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
:
王洪
殿閣青霄迥,山川紫氣高。門開天上日,地壓海中鰲。
響徹蒼龍管,□傳碧甕醪。共歡千載遇,登賞總忘勞。
殿閣青霄迥,山川紫氣高。門開天上日,地壓海中鰲。
響徹蒼龍管,□傳碧甕醪。共歡千載遇,登賞總忘勞。
元代:
張昱
百年妄引幾曾停,看取池塘草又生。蝶戲落花真自適,鶯啼深院欲誰驚?
盧郎此去應如愿,宋玉從來最有情。一枕好風吹酒覺,不愁春夢不分明。
百年妄引幾曾停,看取池塘草又生。蝶戲落花真自適,鶯啼深院欲誰驚?
盧郎此去應如願,宋玉從來最有情。一枕好風吹酒覺,不愁春夢不分明。
宋代:
蘇軾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
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
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
宋代:
翁元龍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
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
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
清代:
孫原湘
屈指春光到畫闌,玉郎車馬上長安。歸期縱說相逢早,隔歲先愁欲別難。
夢雨愿隨行李去,淚珠偷共燭花彈。才人標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細看。
屈指春光到畫闌,玉郎車馬上長安。歸期縱說相逢早,隔歲先愁欲別難。
夢雨願隨行李去,淚珠偷共燭花彈。才人標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細看。
明代:
文徵明
短榻無聊擁敗綈,開門深雪壓檐低。蒼松白石寒相照,曲巷斜橋去欲迷。
舞態不禁風脈脈,羈懷都似鳥凄凄。小山詩思清如許,不見高人出剡溪。
短榻無聊擁敗綈,開門深雪壓檐低。蒼松白石寒相照,曲巷斜橋去欲迷。
舞態不禁風脈脈,羈懷都似鳥凄凄。小山詩思清如許,不見高人出剡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