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劉鶚的詩 >
趙貞常以善斲琴遇知,琴成奏之,稱旨,題其琴曰天歷正音。國子監藍信之徵予言二首 其二
趙貞常以善斲琴遇知,琴成奏之,稱旨,題其琴曰天歷正音。國子監藍信之徵予言二首 其二
趙貞常以善斲琴遇知,琴成奏之,稱旨,題其琴曰天歷正音。國子監藍信之徵予言二首 其二。清代。劉鶚。 禮樂垂百年,圣主乃當御。奎章五云間,人文日宣著。子猶師摯始,風比關雎世。猗歟圣人心,借此發天趣。麟鳳不在藪,甘露降庭樹。大地皆薰風,寧獨子琴遇?
[清代]:劉鶚
禮樂垂百年,圣主乃當御。奎章五云間,人文日宣著。
子猶師摯始,風比關雎世。猗歟圣人心,借此發天趣。
麟鳳不在藪,甘露降庭樹。大地皆薰風,寧獨子琴遇?
禮樂垂百年,聖主乃當禦。奎章五雲間,人文日宣著。
子猶師摯始,風比關雎世。猗歟聖人心,借此發天趣。
麟鳳不在藪,甘露降庭樹。大地皆薰風,甯獨子琴遇?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
:
孫承恩
物外乾坤別,樽前意興深。云山欣屬目,事業愧初心。
野水淡秋思,庭槐生夕陰。商歌二三子,逸響振云林。
物外乾坤別,樽前意興深。雲山欣屬目,事業愧初心。
野水淡秋思,庭槐生夕陰。商歌二三子,逸響振雲林。
宋代:
方一夔
前程在處暗危機,脫跡紅塵入翠微。清水一竿張釣具,白云四壁掛樵衣。
馬惟畫骨空嗟瘦,龍不點睛那解飛。差有陳編相伴住,時將詩句洗前非。
前程在處暗危機,脫跡紅塵入翠微。清水一竿張釣具,白雲四壁掛樵衣。
馬惟畫骨空嗟瘦,龍不點睛那解飛。差有陳編相伴住,時將詩句洗前非。
清代:
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
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
閣雨雲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鈎。
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闆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遊。
唐代:
沈佺期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見多。生涯在王事,客鬢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嘉聲即潤河。還從漢闕下,傾耳聽中和。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見多。生涯在王事,客鬢各蹉跎。
良守初分嶽,嘉聲即潤河。還從漢闕下,傾耳聽中和。
明代:
林光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
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雲多被好山留。
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